首页 > 诗文 > 王勃的诗 > 重别薛华

重别薛华

[唐代]:王勃

明月沉珠浦,秋风濯锦川。

楼台临绝岸,洲渚亘长天。

旅泊成千里,栖遑共百年。

穷途唯有泪,还望独潸然。

重别薛华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,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。

这分别的地方,有楼台,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;有洲诸,很长很长,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。

旅途飘泊,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;而凄凄惶惶的情景,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。

眼前的穷途末路,只能叫我眼泪洗面;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,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。

注释

沉珠浦:河岸的美称。浦,江岸。

濯(zhuó)锦川:即锦江。岷江分支之一,在今四川成都平原,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,濯于他水,则锦色暗淡,故称。

绝岸:陡峭的江岸。洲渚(zhǔ):水中小块的陆地。

亘(gèn):绵延。

长天:辽阔的天空。

旅泊:飘泊。旅,一作“飘”。

栖遑(xī huáng):同“栖皇”,奔波不定,神情不安。遑,一作“迟”。

潸(shān)然:流泪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聂文郁 .王勃诗解 .青海 :青海人民出版社 ,1980 :105-106 .

2、(唐)王勃著 倪木兴 选注 .初唐四杰诗选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2001 :21-22 .

重别薛华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咸亨元年(670)诗人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唐)王勃 著,杨晓彩,姜剑云 解评 .王勃集 .山西 :山西古藉出版社 ,2008 :23-24 .

重别薛华鉴赏

 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,直抒胸臆。面对好友,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,倾泻无遗。

 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、地点,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,用夜明珠自喻,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,虽然璀璨夺目,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。

 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,视线由近及远,极为开阔。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描绘的景象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。

 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,面对滔滔江水,诗人产生旅泊千里、栖遑百年的感觉,李煜的词句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(《虞美人》)是最好的概括。

  最后一联,诗人难以自已,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,漫漫旅途,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。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,乐观向上、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,凄凉悲苫、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。

 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,抒情真实自然,借景传情,景中见情。

王勃简介

唐代·王勃的简介

王勃
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
...〔 ► 王勃的诗(86篇)

猜你喜欢

题陶灿文引觞自酌图七首 其四

清代王家枢

我欲希高蹈,世外访桃源。呼儿狎猿鹤,课仆扰鸡豚。

白云塞洞口,红雨乱溪村。不如来饮酒,花下好开尊。

寄王继学二十韵

元代杨载

圣主敷皇极,元臣建上台。虚心求俊乂,削迹去奸回。

拜命超凡品,知君秉大材。淳风随日播,公道应时开。

辛亥三月薄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 其三 考槃轩

清代梁启超

久分生涯托涧薖,齑盐送老意如何?奇情未合销磨尽,风雨中宵一啸歌。

茅舍书声

戴梓

瓜藤墙外接陂陀,薜荔为居面碧波。一卷正当风里读,蓼花秋浦下渔歌。

残句:秋近草虫乳

宋代王禹偁

秋近草虫乳,夜遥霜月寒。

扇声酋泛暑,井气忽生秋。

甲寅八月约大田胡同登钓台次旧韵 其二

明代张天赋

扫却苍苔坐满矶,青山绿水送清奇。且同白酒盈樽饮,莫惹红尘两目迷。

笑舞婆娑歌洞口,酌归酩酊过湖西。夕阳牧笛声嘹亮,惊起寒鸦古木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