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还合浦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ū huán hé pǔ
基本解释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
出处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》:“殊不知珠还合浦,乃后汉孟尝,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。”
珠还合浦的典故
我国广西合浦县,东汉时设置为合浦郡,和交趾郡比邻而居。合浦土质不好,一般的农作物都不能在那里生长,粮食产量极低。但是由于合浦地邻海岸,海滨生长着很多优质的珍珠贝母。当地百姓定期到海中捕贝取珠,然后积攒出卖,并以此为生。由于合浦郡的珍珠个儿大色白,晶莹剔透,所以交趾郡的商贩常来收购,有许多商人运来大批的粮食和布匹,直接交换珍珠,因此合浦的百姓一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。合浦珍珠的名气也越传越大,人们交口赞誉,把它称为“合浦珠”。
后来,合浦郡的太守起了贪心,想借合浦珠捞一笔横财。他专门派了一大批人去海滨不分日夜地大量捕捞珠贝。合浦郡的百姓见太守这样干,也纷纷效仿。结果,海里的珠贝几乎被采尽捕绝,剩下的珠贝都迁移到交趾郡的海域去了。这一下合浦郡的百姓可苦了,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珠贝,也就断绝了生活的来源,一下子陷入了困苦的境地。
朝廷知道这件事情后,就派孟尝去作合浦的太守,治理此地。(孟尝,字伯周,东汉时会稽上虞人。)孟尝到任后,很快就查明了合浦珠贝迁走的原因,于是着手治理。孟尝采取的办法就是恢复珠贝的良好生活环境。他制定法令,严禁不法捕捞行为,规定了捕捞的时间,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。很快,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,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,并且大量繁殖。不到一年时间,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。老百姓采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,有些转行了的也都恢复本行,市场活跃起来,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。他们欢天喜地,把太守奉为神明,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,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,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珠还合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墨守成规 | 清 黄宗羲《钱退山诗文序》:“如钟嵘之《诗品》,辨体明宗,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。” |
狐群狗党 | 元 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咱若不是扶刘锄项,逐着那狐群狗党,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!” |
定时炸弹 |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 |
旁若无人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 |
为民请命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 |
吸血鬼 | |
不僧不俗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 |
漏洞百出 |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 |
广阔天地 | 毛泽东《<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>一文按语》: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 |
出头露面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