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廌的诗 > 嵩阳书院诗

嵩阳书院诗

[宋代]:李廌

束发从政事,佩缓曳长裾。

守令有民社,裂地皆分符。

问之尔何由,必曰因业儒。

自致或世赏,因儒升仕涂。

一朝希斗禄,辄与故步殊。

佞夫专媚灶,要路事驰驱。

俗夫抗尘容,勾校迷墨朱。

自谓尚市道,不若效贾区。

何必念故业,易地有蘧庐。

嵩阳敞儒宫,远自唐之庐。

章圣旌隐君,此地构宏居。

崇堂讲遗文,宝楼藏赐书。

赏田逾千亩,负笈昔云趋。

劝农桑使者,利心巧阿谀。

飞书檄大农,鬻此奉时须。

垣墙聚蓬蒿,观殿巢鸢乌。

二纪无人迹,荒榛谁扫除。

桑羊固可烹,县令亦安乎。

今主尚仁政,美利四海敷。

仁贤任阿衡,天地一朝苏。

已责复蠲敛,肉骨生膏腴。

疲民悉按堵,此地尚荒芜。

淮西高夫子,为政多美誉。

百里政肃雍,民不困追胥。

愤彼释老子,遗宫遍山隅。

吾儒一何衰,废迹可嗟吁。

连牋叩洛尹,移文讽使车。

义有子衿耻,功将泮水俱。

兴衰虽在天,此意良可书。

却思鬻此者,於儒与何诛。

又思昔县令,亦昔儒之徒。

兴儒有美意,无忘高大夫。

李廌简介

唐代·李廌的简介

李廌
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

...〔 ► 李廌的诗(227篇)

猜你喜欢

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其六

宋代范成大

牡丹初剪时,已具新花眼。代谢不容发,笑杀铁门限。

闰月三日即事

宋代释居简

星历新传误,无人重讲明。日中阴似夜,春半冷如正。

柳欲眠还醒,花犹染不成。燕归多日了,犹自未闻莺。

题谢孝子

清代赵良栻

娱亲仍著老莱衣,慈竹平安愿已违。北斗香焚虔午夜,西山景迫恋春晖。

诚通神鬼幽兰洁,梦入池塘寸草腓。十有八年如一日,抱铛孺慕等依依。

颂古二十四首

宋代释胜

有喝端如探竿草,无师血脉通红线。

当阳不识李将军,徒学穿杨一枝箭。

呈济之

金朝李俊民

朝醒暮醉几时休,鸡黍人家见客留。闻道曲生行处有,西村明日趁扶头。

宿安流亭

宋代王十朋

弭棹宿溪亭,全家梦寐惊。明朝速解缆,莫待浊流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