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若金汤的成语故事


固若金汤

拼音gù ruò jīn tāng

基本解释金:指金城;金属铸造的城墙;汤:指汤池开水一样滚烫的护城河。坚固得像金城、汤池一样。形容阵地或所守卫的地方非常牢固。
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蒯通传》:“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城汤池,不可攻也。”


固若金汤的典故

秦末,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武臣进攻赵地。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,一路披荆斩棘,所到之处,豪杰纷纷响应,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。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。这时,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,范阳令徐公也准备誓死保城,到处修建防御工事,准备抵抗到底。

当时,范阳城里有一个口才极好的辩士名叫蒯通,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,就去拜见徐公。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,然后又向他道贺,弄得徐公莫名其妙,连忙问他这样做的缘故。

蒯通说:“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,杀戮抢夺,逼得人民妻离子散,弄得百姓对你怨声载道,只因先前有严厉的秦法在为你挡灾阻祸,百姓才对你无可奈何。现在天下大乱,秦法不管用了,百姓还不把你剥皮剔骨以报昔日之仇?但大人若听小人的话就不会死,而且还会富贵。”那范阳令一听,就赶紧让他给自己出主意。

蒯通就启程去求见武臣。武臣此时正在招揽四方豪杰,非常愿意接见他。蒯通对武臣说:“您来到这里,肯定是要先战胜范阳令然后才能占领范阳城,这未免太费事了。我现在有一个计策,可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您得到范阳城,而且只要一纸檄文,就能让您得到几千里土地。不知您是否想听?”武臣一听就急忙问道:“有如此妙计,怎么会不想听呢?”蒯通说:“范阳令听说您要去攻城,正在整顿兵马,守城力保,但他是个非常怕死、贪恋官位的人。他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不肯归降,实在是因为您先前打下十个城县后,把守城的官吏都给杀掉了。他觉得投降是死,守城也是死,而且范阳城固若金汤,料您一时也难强攻下来。退一步想,就算范阳的人民恨死了范阳令,起义杀死他,也未免会愿意投靠武信君您,说不定会拼死守城不降的。为您设想,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范阳令,给他一个侯印,他喜得富贵,自然会愿意开城投降,而范阳城的人民也不敢随便杀他,这范阳城您不就唾手可得了?您还可以用豪华的车辆去接范阳令,让他乘坐此车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。附近城县的官员就知道投降大人后不但不会被杀头,还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,那他们一定会很快向您投降。这样,您不需花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得到天下,不用战争就使四方臣服。这就是我所说的用一纸檄文可定天下的妙计!”

武臣听完蒯通的计策后,觉得很有道理,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。果然在范阳令投降后不久,附近几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纷纷向武臣投降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固若金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天王老子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15章:“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!”
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
畏缩不前 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七卷:“唐子方始弹张尧佐,与谏官皆上疏。及弹文公,,则吴奎畏缩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脚。”
妇人醇酒 语出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秦数使反閒……公子(无忌)自知再以毁废,乃谢病不朝,与宾客为长夜饮,饮醇酒,多近妇女,日夜为乐者四岁,竟病酒卒。”
白费心机 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42回:“我只落得白费心机,徒然失身于人,也不能遂我之愿。”
陌路相逢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难言;欲言情,又无情可言。”
大包大揽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四章:“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,大包大揽地说:‘这个小姑娘,跟我投缘分。’”
万里长城 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,乃脱帻投地,曰:‘乃坏汝万里长城!’”
敷衍了事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,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,好像我们敷衍了事,不肯出力似的。”
气象万千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