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走相告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奔;走:跑。奔跑着互相转告。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;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。
出处宋 张孝祥《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》:“诏天下之日,淮民欢呼,奔走相告,自州达之县。”
例子于是群情惊疑,奔走相告,以为又将重演十年前之惨剧。(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)
基础信息
拼音bēn zǒu xiāng gào
注音ㄅㄣ ㄗㄡˇ ㄒ一ㄤ ㄍㄠˋ
正音“奔”,不能读作“bèn”;“相”,不能读作“xiàng”。
感情奔走相告是中性词。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用于互相转告重要消息。
辨形“告”,不能写作“先”。
谜语造;跑道
近义词欣喜若狂、乐不可支
反义词呆若木鸡、面如土色
英语go around spreading the news
日语駆け回って互いに告げ合う
德语eine Nachricht eiligst verbreiten
法语s'empresser de se faire part de qch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意气风发(意思解释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高步阔视(意思解释)
- 凤毛麟角(意思解释)
- 一文不名(意思解释)
- 出头露面(意思解释)
- 寿元无量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归十归一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鸡胸龟背(意思解释)
- 大开方便之门(意思解释)
- 秽德垢行(意思解释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释)
- 珍楼宝屋(意思解释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烟消云散(意思解释)
- 寒木春华(意思解释)
- 枭首示众(意思解释)
- 不言而喻(意思解释)
- 音容如在(意思解释)
- 纲举目张(意思解释)
- 亡羊补牢(意思解释)
- 蹊田夺牛(意思解释)
- 忧愤成疾(意思解释)
※ 奔走相告的意思解释、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绘影绘声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高耸入云 | 耸:直立,高起。高高地直立,直入云端。形容建筑物、山峰等高峻挺拔。 |
惨不忍睹 | 睹:看。情景凄惨;使人不忍看下去。 |
锲而不舍 |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 |
逸游自恣 | 逸:安闲;自恣:放纵自己。安闲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纵自己。 |
八荒之外 |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。形容极其旷远。 |
蹑手蹑脚 | 蹑:放轻脚步。形容动作很轻;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;或偷偷地跟随。 |
一场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囚首垢面 |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 |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时的壮志。 |
粉墨登场 | 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公子哥儿 |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的子弟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骗。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 |
散言碎语 | 犹言闲言碎语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斗转星移 | 北斗转换了方向;星辰移了位置。形容时间的流逝;岁月的变迁。斗:北斗星;星:星辰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 |
暴露无遗 | 暴露:显露;显现;遗:遗漏。全部、彻底地暴露了出来;没有丝毫遗漏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亡魂失魄 |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